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知识点+图文解读

欢迎关注☞ 中学语文网 2021-07-14


课文朗读

♬ 点击上方绿标听有声阅读,解放双眼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二、故事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社会中求索了几十年,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三、理解词义

1. 阴晦:阴沉昏暗。

2.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3.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这里指瘦弱。

4. 愕然:吃惊的样子。

5. 鄙夷:看不起。

6. 嗤笑:讥笑。

7. 大抵:大概。

8.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9. 恣睢:放纵,放任。

10.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5):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理,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一部分(6-77):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刻画了闰土与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

第三部分(78-88):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而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ꎬ寄托于下一代。


五、问题归纳

1. 简析课文第二段故乡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阴晦”“冷风”“苍黄”“横”等字词形象地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仿佛使我们置身于深冬季节的原野,“苍黄的天”已使人感到压抑,远近村落又那么荒凉,更令人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而一个“横”字则更把一片荒凉的景象尽现,它们个个如同僵卧在严寒中一样,突出了故乡的“没有一些活气”。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面貌。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迎”“飞”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迎”“飞”用词准确,符合人物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写出了两种不同年龄层次人物生命的活力的差异。“迎”字写出了母亲盼望“我”归来的急切心情,“飞”运用拟物修辞,既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又写出了侄儿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3.“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又高兴又凄凉的心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高兴”与“凄凉”这两个词写出了母亲内心复杂的情感,“高兴”是因为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凄凉”是因为要离开故乡远行了。

4.第15—28段塑造了少年闰土怎样的形象?

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聪明能干、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

5. 课文12-3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插叙。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动作干炼、能言善说、见多识广、有勇有谋、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插入少年闰土和“我”友谊片断,表现了“我”和闰土纯真亲密的朋友关系,与下文两人的隔膜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6. 课文第12段写“我”记忆中的故乡的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第12段描绘了一幅“月夜刺猹图”,记忆中的故乡美丽动人,色彩明快;作者用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的烘托,同时它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萧条冷落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 


7. 闰土脸上“欢喜”和“凄凉”两种不同的神情同时出现是否矛盾?这里对闰土的描写刻画出闰土怎样的形象? 

不矛盾。闰土见到阔别多年的儿时好友,自然高兴,所以“欢喜”;但二十多年的世态炎凉,以及贫困、窘迫的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所以脸上又现出“凄凉”的神情。表现了闰土见到儿时朋友的复杂心情。“动着嘴唇”“终于恭敬起来”说明闰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封建等级观念最终战胜了少年时的纯真友情。一个满含愁苦、愚钝麻木的中年闰土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8. 为什么“我”听了闰土的称呼后“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老爷”这一称呼表明“我”与闰土少年时代建立起来的纯真友谊已被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所取代。“我”内心感到悲凉、凄冷,因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9. 你认为这“厚障壁”指什么?为什么是“可悲”的? 

指的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文中是借喻的说法。“可悲”在于这样的“厚障壁”在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10.在71自然段中,中年闰土与“我”对话中,多次使用省略号,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在这短短的一段话中,作者连用四处省略号,不仅写出了中年闰土反应呆滞,头脑已被痛苦塞满,讲话吞吞吐吐,更有助于刻画中年闰土——木偶人的形象。这与口齿伶俐的少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1.“他只是摇头,脸是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石像一般”运用明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闰土内心的不平却又无力反抗,在看不到希望中变得迟钝、麻木的形象。生活的重担将闰土压得沉默寡言了,这与“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的少年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12.怎样理解“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句话? 

这里的“高墙”是借喻。因“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因“我”与故乡的人们有较大的隔膜,所以“我”感到四面仿佛都是“高墙”。此句充满哲理,极好地深化了主题。 


13.“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我”所以感到“悲哀”。


14.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两句话的理解。

作者把希望比作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这两句话升华了主题思想,给人以鼓舞。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我”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现实,揭示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唤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七、课外知识

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课后思考探究

一、文章主要写了人物的变化,即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的“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多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

杨二嫂:二十多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 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刻薄、 贪婪。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不是虚伪地吹捧, 就是尖刻地嘲讽。

其次写了故乡景象的变化,二十年前的故乡是美丽的, 令人神往的;十年后的故乡,一片萧条冷落,没有一点活力,让人心生悲凉。

作者的感受和认识:辛亥革命没有给农民带来幸福的 生活;中国农民的活力都被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扼杀 了。作者对农民的困难予以同情,渴望纯真的友谊, 作者认识到农民应该有新的生活。

二、“可悲的厚障壁”是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 异所带来的一种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隔膜。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 的压力。这种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 n,在封建秩序上寻找并圾终苟安于既定的社会地位, 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

三、画出略。

开头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农村的衰败和“我” 悲凉的心情;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 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 离开故乡时的情景描写,创造了静谧的气氛,形成情 景交融的深远意境。

四、1.现实中的故乡与“我”期待的故乡相差甚远, 所以“我”远离故乡时“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 与故乡的人们之间有了较大的隔膜,所以“我”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我”相信故乡会好起来 的,但对未来乂总觉得希望很渺茫,以至于眼前的影 像模糊起来了。

2.这里否定了三种生活,即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 处奔波;像闰土那样在生活的重压下贫闲艰辛,萎靡 麻木;像杨二嫂那样因生活变得尖刻势利。这句话表 达了“我”希望有新的生活。

3.作者将“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告诉我们只是空有希 望不去奋斗、追求,希望“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 为之奋斗、实践,希望就“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 希望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五、示例:

近了,近了。是他吗?我不敢置信地望着那个忙碌的 身影,颤抖着声音唤道:“水……水生……”他转过身来,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您是……”心顿时凉了一半,他不认识我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我是宏儿啊! ”我努力抑制着泪水。“宏儿?……你是宏儿? ”他一脸震惊,转而又化为狂喜。 “宏儿。”他向我跑来,伸出手,却在快接近我时停 了下来,收回手,尴尬地咳了两下,低下头来说:“老爷,

您冋来了。

我看了看自己的手,又看了看他的手,明白了什么。 只好上前握住他的手:“水生,我回来了。他仿佛受了极大的惊吓似的,忙挣扎#耍把手收冋去, 无奈我不松手,他看了看我,放弃了挣扎。晚风吹拂在脸上,本应十分温暖.却不知为何带了些 许冷意。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END



2019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 沁园春•雪第2课 我爱这土地第3课 乡愁第4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第5课 我看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


第二单元第6课 敬业与乐业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8课 论教养第9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习作:观点要明确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第10课 岳阳楼记第11课 醉翁亭记第12课 湖心亭看雪第13课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第四单元



▍综合整理:中学语文网(转载请备注)

▍图片来源:百度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来源:中央广播电台、酷狗、网络等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课程|视频|名著|专项练习

试卷|课件|教案|图文解读

每天推送中学语文各种资料

投稿/合作  微信:882815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